培训首页  >  培训新闻  >  电脑与IT新闻  >  温州经理人中的“湖北现象”

温州经理人中的“湖北现象”

来源:

虹桥春华培训机构

    发表于:2013-05-03 11:10:37  

“他们虽然不是老板,但手上却掌管着几百万元甚至几十亿元的生意。”这是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对温州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评述。在温州的民企经理人群体中,湖北籍经理人以人数众多、起点较高、表现出色,而被业界称为温州民企职业经理人中的“湖北现象”。
  据温州市湖北商会会长张建华介绍,目前在温州的40多万名湖北人中,约5%为职业经理人。这意味着,在人口总数不到800万的温州市,你在路上每遇到20个人,其中就可能有一个是湖北人;而平均每20个在温州的湖北人中间,差不多就有一个是职业经理人。
  8月21日晚,记者在温州鞋业职业经理人筹备会现场看到,到会的60多名温州知名制鞋企业的副总经理、营销总监,其中湖北人竟有十多位。在温州各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没有湖北籍经理人的企业,实在不多。
  在温州的近2万名湖北籍职业经理人中,有一些人因业界传闻“数百万元”、身居企业高位、所在企业知名度很高、工作业绩突出等因素,在温州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中有很高的“江湖地位”。
  近日记者在探访一些知名企业的经理人时,一些原本就比较熟悉的湖北籍经理人的名字,不时被提起:“打工打到招其他服装企业老板嫉妒”的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巴拉巴拉事业部总经理徐波,“把温州鞋到广东市场的人”、 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少斌,2006年就开上公司分给他的“宝马”轿车的奥康鞋业销售公司红火鸟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威,“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套”的正泰电镀电器公司工会、行政部经理肖猛,“搞企业文化的高手”、 康奈集团企业文化中心主任魏焱鑫,“从大学老师到打工仔”的日泰集团品牌总监、营销副总曹宣哲……
  除了人数相对众多,湖北籍经理人在温州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征。张建华归纳认为:首先,湖北教育比较发达,温州企业中的湖北籍经理人绝大多数为科班出身,起点比较高;其次,他们到温州打工的时间比较早,大部分从2000年之前就到了温州企业,并且随着企业的壮大而得到发展;第三,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之称的湖北人,很聪明,善于站在老板的角度换位思考;第四,吃苦耐劳,能持之以恒地在一家企业或者一个行业工作并且做出业绩。
  【个例】
  月薪690元,每月却能寄回家1500元
  1998年7月,从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毕业后、本要回老家黄冈市英山县孔坊乡农村当教书匠的周威,看到村里早的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在中学教了好几年书,还没还清读书欠下的债,又听说有几位学长在温州打工“混”得很好,就跑到温州来了。
  当时,温州大的民营企业并不像现在这么多,但慕名到温州找工作的外地大学生并不少。周威的份工作,是柳市一家知名电器企业的企业报编辑。有人这样回忆周威的本事,“当时他的基本工资只有690元,加上一些补贴,月收入也就800多元,但他竟每个月能往家里寄1500元!”原来,除了公司发的800多元,周威还有两项收入,一是经常投稿,每个月有几百元的稿费;二是他业余带了两份家教,每份家教一个月500元,又赚到1000元。
  正是凭着这样的吃苦耐劳,加上头脑活络,从2000年2月份到奥康集团当企业报编辑,到2008年9月份调任奥康鞋业销售公司红火鸟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周威换了6个岗位,每次职务变动,都会带来工资的增加。2006年,他和其他一批奥康集团高管一起,开上了公司分的宝马320i轿车,这在当时的温州职业经理人群体中可是件稀罕事。据悉,红火鸟品牌事业部今年上半年销售业绩增长60%以上,“红火鸟”成为奥康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和众多科班出身的湖北籍职业经理人一样,业余时间喜欢舞文弄墨的周威,在温工作期间,出版了《山野的风》、《江南看雨》等三部文学专著,并受聘成为温州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和温州大学商学院、城市学院的客座教授。
  让其他公司老板心生妒意的“打工皇帝”
  老家在湖北天门的徐波,1997年大学毕业后便慕名到温州找工作。遇上森马集团后,从此再没换过东家。
  徐波初的工作是市场部专管员,现在的职务是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巴拉巴拉事业部总经理。从2002年开始,短短8年时间,他将一个从零开始做起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做到2009年的年产值近15亿元。如今,巴拉巴拉已在全国开出2000多家专店,连续两届蝉联“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的榜,在全国童装界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
  但徐波其实很低调。平时接受记者采访时,除了为公司品牌宣传需要之外,他鲜少谈及个人。但业界同行、在温州的同乡们却对其为人,对其能力有诸多的关注与评论,经常被人誉为温州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中的“打工皇帝”。
  除了能持之以恒将一份工打到底,徐波的谦虚,同样让温州市湖北商会会长张建华印象非常深刻:他在外面从来不以公司“老总”自居,把成绩都归功于董事会,经常讲“我们邱董(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说……”
  曾经有位服装企业老板在说起徐波的时候,对森马颇有几分妒意:“能力很强,忠诚度极高;找也找不到,挖又挖不走。这样的人,为什么我就碰不到呢?”
  把温州鞋到广东市场的人
  和众多在温的知名湖北职业经理人一样,除了善于把成绩归功于公司董事会,张少斌到底有多低调?知情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营销杂志评出2009年度的“十大经理人”,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少斌上榜了,但他却没去领这个令其他经理人趋之若鹜的奖。
  1998年到红蜻蜓集团打工之前,湖北鄂州人张少斌对一些温州鞋厂老板来说已是“如雷贯耳”:张当时是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鄂州商场鞋帽部经理”。到红蜻蜓至今,张少斌也是“一份工打到底”。2000年,公司派他去广东拓展市场,三年之后,在当时被温州其他鞋厂老板视为“不出温州鞋”的广东市场,红蜻蜓销售额竟然超过1亿元。随后,温州其他鞋类品牌纷纷跟进,争相进军广东市场。
  如今,虽然传闻红蜻蜓广东市场的年销售额已做到4亿元,但张少斌依然保持原来的谦虚、谨慎本色。他在湖北商业专科学校时的一位同班同学说,1990-1992年在校读书时,大家就发现张少斌“比同龄人沉稳,凡事都会深思熟虑,等考虑清楚了才出手”。
  想“撤退”时,老板一句话感动了她
  2000年1月,还在湖北荆门财经学校当市场营销老师的曹宣哲,到温州看望几个朋友,没想到那次到温州玩,就把自己给留下了。
  这个荆州女子,份工作是当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的秘书。当时,她的个月工资是1200元,第二个月1500元,第三个月就涨到1800元了……2002年,她到奥伦鞋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年多时间的品牌总监后,于2003年到日泰集团做品牌总监。如今,她的身份是日泰集团品牌总监、营销副总。
  在外工作了10年,今年8月份,曹宣哲年迈的父母特意来温州,想叫她回老家。8月10日晚,一帮温州的朋友在瓯北一酒店摆酒,庆祝曹宣哲妈妈72岁生日时,正在该酒店另一包厢商务应酬的日泰集团董事长金哲夫、总裁金哲新、副董事长金哲敏三兄弟,听说曹宣哲父母也在酒店吃饭,都过来向他们敬酒。在敬酒时,日泰集团董事长金哲夫很真诚地对曹宣哲说,“只要打工,就在日泰,日泰就是你的家……”
  一席话,说得本来想跟父母回家的曹宣哲,泪光涟涟。第二天,她把父母、孩子送上回家的飞机,自己再次留在了温州。
  我是湖北的,
  咱们是老乡哦!
  我也是湖北的
  ……
  听说你们在温湖北人
  有5%都是职业经理人哦!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