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教宝宝说话的几个误区

教宝宝说话的几个误区

[2013-11-22 15:37:57] 浏览量:337 来源:

南京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

 很多父母在对幼儿讲话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讲一种儿语,例如“南南,嘀嘀来了,坐嘀嘀喽!”“妮妮不哭,来,吃果果”“宝贝乖,妈妈给你吃甜甜!”。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时期:1-1.5岁为理解语言时期,1.5-3岁为开始积极言语活动时期,3-6岁为掌握和运用基本语法规则,并在言语中能反映出事物的逻辑关系的时期。
 
      在时期的开始,幼儿只能说出一些无意义的连续音节,模仿少数发音。后期开始能说出一定意义的单词句。在这个时期,幼儿理解词比说出词要早。家长用“嘀嘀”这个汽车喇叭声的象声词表示汽车,用“果果”、“甜甜”等单一的近似词的连续音节表示水果、糖果等词,是符合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的,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一些词的意义,对于认识某些物体的特点也是有益的。就是说,成人用儿语孩子易懂易记,能够感到兴趣,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也容易交流。
 
      但是,孩子长到1岁半特别是2岁以后,父母还跟孩子说儿语就不科学了。这时,幼儿在言语发展上开始产生飞跃,从理解一些词的意义进而发展到积极言语活动时期。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增多,知道“嘀嘀”就是汽车,“果果”就是水果之类,已经理渐会使用简单句和某些复合句。他们特别喜欢说话,也爱听故事,爱念童谣,也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并按成人所说的话去做,这个时期被称为儿童学习口语的佳年龄。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同父母有意识的教养关系极大。如果父母注意向孩子说“成人语”,孩子经常听说“成人语”,就可以不断丰富词汇、知识和想象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这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至于3岁以上的幼儿,已经掌握比较丰富的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并在言语中可以反映出事物的逻辑关系时,就更不应向他们说儿语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智力开发
  • 记忆力开发
  • 潜能开发
  • 1-2
  • 3-4
  • 5-6
  • 幼儿舞蹈
  • 儿童故事
  • 动手动脑
  • 其他辅导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