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潜能开发新闻  >  感统失调并不可怕,家长陷入这5个误区就可惜了

感统失调并不可怕,家长陷入这5个误区就可惜了

[2020-11-04 09:52:16] 浏览量:286 来源:

天津中科多特儿童专注力培训

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情绪暴躁、胆小爱哭粘人、身体协调性差....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很多家长都会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就是年龄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结果等孩子真的长大了,上小学了,却又发现他们不仅没有好,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征兆。

 

在与多特厦门校区学员璟璟(化名)的妈妈接触过程中,我们真切地了解到,在孩子感统失调这件事上,父母其实常常是后知后觉的。

 

以下是璟璟妈妈在聊天中带给我们的分享:

 

孩子是剖腹产,他不会爬,直接会走。

 

孩子的感统失调是在上中班的时候,妇幼去幼儿园做检查时发现的。

 

但是当时不以为然,毕竟没听过这样的词,觉得长大了就会好。

 

大班又检查出感统失调问题,让带去复查,复查后还真的是有这方面的问题,然后在妇幼上了三四个月的训练,奶奶和爸爸就说好了可以不用训练了,孩子随着长大慢慢就会好的,那就停了。

 

另外,在妇幼进行感统训练的时候,一个班人数太多,空间也太小,体验感并不是很好。

 

2016年9月份孩子上一年级,一年级上学期时成绩还都能90几,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不行了,慢慢下滑,到了二年级更加不行,整天被老师告状,60几的分数都出来了。

 

加上,孩子平时出现专注力不够,集中力不够,容易分心走神做小动作,不够耐心细心,容易生气等问题。

 

 

因为朋友的孩子在多特上课,就和我说璟璟自从在妇幼停了感统训练后,感统失调问题依然存在,让我带孩子到多特做个测评,于是2017年元旦,我就带去多特做测评,才发现原来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根本没改善,还更严重。

 

所以,很后悔当初没有坚持下来,让他继续训练,不然也不会导致问题严重化了。

 

经过在多特一段时间的专注力及感统课程训练后,孩子平衡感好多了,学会了游泳、跳绳、骑车,专注力也比以前好很多。

 

上学期,一整学期老师有表扬进步很大,整个状态很好。

 

有一次,孩子还主动提出阅读时要边阅读边画好词好句,下次写作文时就能运用到。

 

上周末,要期中考了,需要复习很多,我怕他太累,问他要不要请,在家复习。

 

他一直说不要,他要去(多特)上课集星星换礼物。孩子第一次这么自觉,让他请都不要,一直要去上课。

 

在经过3次测评的对比结果,孩子确实进步了很多,但还有待改善的是听觉广度和视觉工作记忆。

 

在聊天过程中,璟璟妈妈的一段话令我们感触颇深:

 

“我觉得孩子就好比一只蜗牛,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陪他爬,哪天他想通了就会爬快了。”

 

另外,璟璟妈妈还和其他家长分享说:

 

“以前不够重视感统失调问题,抱有侥幸心理,总想着或许他还小,长大了就会好的,结果导致孩子错失很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成绩下滑。好在亡羊补牢尚未太迟,偶然之中,让我得知了多特的存在,孩子去学习了半年多,进步很大,真心感谢各位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的确!虽然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论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不少家长像璟璟妈妈一样对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慢知慢觉,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不仅没有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还有可能耽误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干预的黄金时期,终影响孩子的身、心、脑正常发育。

 

接下来,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家长在孩子感统失调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01.没有尽早发现孩子感统失调

 

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感统失调之后,表现的很难过同时也很不解,孩子怎么就感统失调了呢?什么时候感统失调了?以前怎么就没发现?

 

儿童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与正常孩子在日常行为上的微妙区别,其实非常容易忽略,从而导致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感统失调遭遇更多困难。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细心观察孩子日常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孩子存在以下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务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干预训练:

 

感统失调孩子的穿脱衣服,比如,扣扣子的动作看似微小,实质却身体感觉不良,很容易连这样的小事也做不好。

 

感统失调孩子的就餐吃饭,特别是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差的,往往在使用汤匙,筷子等餐具时发生困难,还有一些唇部及嘴巴附近肌肉张力不足的孩子,连闭嘴咀嚼的动作都做不好,结果在吃饭时就容易把饭粒撒的到处都是。

 

感统失调孩子的居住行走,方向感差,是前庭功能失调以及视觉空间感不良的典型表现之一,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孩子,非常容易迷路,常常即使只是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如果没有大人带引,也很容易找不到家的方向。

 

感统失调孩子的玩耍游戏,因为手脚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平衡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动作会比其他孩子更加缓慢笨拙,缺乏自主性。

 

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虽然不易察觉,但只要家长足够细心,还是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某些蛛丝马迹的。

 

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只关注一些太过表面的方面,而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

 

 

02.发现感统失调后


觉得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好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之后仍旧不以为然,他们的想法大都是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感统失调的孩子,反而会由于身体发展不足,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比其他人走的更辛苦。

 

同样的事情,也许终他也可以完成,但是,他却需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努力。

 

实际也错过了感统训练的时期,孩子的很多潜能将得不到充分发挥。

 

感统失调的孩子各项行为反应都显得比较迟钝。比如,理解慢、语言组织慢、吃饭慢、走路慢、并且因为年级越高,知识内容的范围也会越大,可孩子的大脑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却跟不上,会导致学习效率急剧下降。

 

所以,如果家长不能及时通过感觉刺激的方式来帮孩子把感觉通路打通,无疑是在给孩子的未来设置障碍。

 

 

03.感统训练是给有病的孩子做的

 

初次听到感统失调,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认为是一种疾病,所以继而听到儿童感统训练的时候,自然也就认为那是给有病的孩子做的。

 

但是,感统失调真的是病吗?感统训练,真的是给有病的孩子做的吗?

 

其实,感觉统合过程是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感觉统合。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性逐渐在发生变化,儿童的成长过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儿童游戏时间变少,活动空间受限,家长过度保护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导致孩子失去了大量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无法获得充足的感觉刺激,不能实现感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和与大脑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感统失调。

 

虽然感统失调不是病,但是因为它会对孩子的专注力、学习力、身体协调力、情绪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带来阻碍,如果不能及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帮他们改善,恐怕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多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04.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课,大运动

 

有的父母把感统训练简单的理解为体育训练,甚至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完全的代替,从而忽略了感官训练应当以协调训练、大肌肉和小肌肉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为主。

 

大肌肉运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发育,但它对身体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所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明显;而感觉统合的训练过程则是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孩子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以达到激活孩子心理、引发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

 

感觉统合训练所发出的感觉刺激包括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多种感觉,并使这些感觉在同一时间内不断交互、重复,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单纯的强调某一方面的感觉刺激,如大肌肉运动,必然会影响训练效果,甚至使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从平衡变成失衡。

 

 

05.居家感统游戏训练越多越好

 

家长在家可以做的感统活动有很多,但是能让居家感统训练事半功倍却是一门学问。

 

很多家长看到一个不错的感统活动,回到家就忙着依葫芦画瓢,但却忽视了活动是否适合孩子。所以,家长应该针对性地做适合孩子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训练效果的化。

 

一方面,针对感统问题较少的孩子,家长在家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能够帮助到孩子的居家感统活动。

 

另一方面,感觉统合失调比较严重的孩子,如果想要进步的更快,除了居家训练,还需要直接交给专业的感统老师去操作。

 

 

结 语

 

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育官。

 

倘若家长不能为孩子创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身心发展障碍。

 

由此可见,父母要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责,帮孩子抓住感统训练的时期,尤其是预防期和黄金训练期。

 

否则,等孩子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阻碍的时候,再后悔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智力开发
  • 记忆力开发
  • 潜能开发
  • 1-2
  • 3-4
  • 5-6
  • 幼儿舞蹈
  • 儿童故事
  • 动手动脑
  • 其他辅导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