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潜能开发新闻  >  这种“坏毛病”每个孩子都有!孩子有这样的现象,你会怎么做?

这种“坏毛病”每个孩子都有!孩子有这样的现象,你会怎么做?

[2020-10-28 09:46:33] 浏览量:69 来源:

天津中科多特儿童专注力培训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

孩子不爱与人分享。

 

 

“我家孩子哪哪都挺好的,就是比较“自私”,不爱和别人分享。”

 

“每次有小孩来家里玩,他都不爱分享玩具,我软硬兼施都不管用,搞得我也很尴尬。”

“饭桌上他爱吃的菜,谁都不能碰,就连爷爷奶奶都不行。”

 

孩子不爱分享怎么办,

育儿宝典送上五个小妙招!

 

妙招一 · 尊重物权

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帮助孩子发展出正确的物权观。

妙招二 · 尊重意愿

如果孩子愿意分享,给予鼓励,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不强迫孩子,允许孩子对分享说“不”。

妙招三 · 阅读绘本

通过绘本引导孩子建立分享意识。

妙招四 · 建立规则

多带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教孩子社交技巧,随着社交机会的增多,孩子更容易学会分享。

妙招五 · 借机引导

让孩子自己体会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和友谊,比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不是孩子小气、自私,

孩子不爱分享,有以下几点原因。

 

 

与孩子额叶发展水平有关

额叶负责理性判断和行为自控,

是儿童大脑发育中发展慢的脑区。

儿童的额叶发展并不成熟,

自我需求占主导,

会出现不爱分享的情况。

 

物权敏感期

 

孩子2岁左右会进入一个物权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物品的控制权极强,

不爱将自己东西分享给别人。

这个表现并非自私,

而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很多家庭都对宝宝百依百顺,

孩子缺少与人分享的机会,

这客观上催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感”,

只考虑自己的意愿,

不想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

大人引导不得当

大人提出要孩子分享东西时,

孩子如果不答应,

很多大人会装要抢夺或是吓唬孩子。

孩子是需要安全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孩子更加不能接受分享自己的东西。

孩子不明白分享的意义

在孩子心里,就是单纯地觉得

“我把我的东西分享给你,

你也该分享你的东西给我”。

 

孩子没有明白分享的意义,

没有体会到分享的乐趣,

所以不会产生分享行为。

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这么做才是正确的方式!

 

方法一 · 尊重孩子的物权

要孩子学会分享,

一定是以尊重孩子的物权为基础。

 

家长平时在家中,

应该让孩子觉得他是自己物品的主人,

对自己的物品有分配权,

强调这一点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分享的行为。

 

 

方法二 · 让孩子掌握做主权

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分享时,

会自作主张“帮”孩子分享,

这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

相信他会大方地主动分享。

 

同时,家长在使用孩子的物品前,

也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

 

方法三 · 借助绘本建立分享意识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主题的绘本,

通过绘本里的故事,

教育孩子分享是懂谦让、友好的表现,

分享会让他拥有更多的朋友,

成为受欢迎、受喜欢的人,

慢慢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方法四 · 制定相关规则并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可以教孩子制定规则、

遵守规则等社交技巧。

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园玩,

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

必须遵守规则,要和所有孩子轮流玩。

当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的时候,

可以鼓励孩子和同伴轮流玩玩具,

制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和规则,

让孩子们一起遵守。

可以一起玩的玩具,

鼓励孩子一起玩。

 

方法五 · 创造分享的机会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

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图书,

强化孩子头脑中“分享”的概念。

引导孩子明白:分享东西给别人,

是有爱心、懂得谦让、友好的表现,

让孩子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从而学会主动分享。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智力开发
  • 记忆力开发
  • 潜能开发
  • 1-2
  • 3-4
  • 5-6
  • 幼儿舞蹈
  • 儿童故事
  • 动手动脑
  • 其他辅导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