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培训新闻  >  公务员新闻  >  爆料!申论阅卷掀起你的盖头来!

爆料!申论阅卷掀起你的盖头来!

来源:

南京中政公务员

    发表于:2015-11-13 16:59:20  

导读:中政教育曾专门咨询相关部门,查阅了相关规定,得到的是:申论阅卷规则和申论一样,在考试之前是绝密文件,在考试之后是。根据我们保密法和相关规定,这类文件的解密期限是一年,也就是说,一年之后就自行解密。申论在没有解密时就已经满天飞了,申论阅卷规则为什么不可以飞?

同样是级考试的司法考试,司法部在考完几天之内就会公布参考,并且还接受考生、、学者的质疑,通过广泛地征询意见,最终确定阅卷规则。司法考试能做,公务员考试为什么不能做呢?在申论考试中,差的考生只得二三十分,好的考生有六七十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考了这么多分。这就造成了考生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申论考试就是碰运气。它考的不是知识,不是写作水平,而是手气。

有人说,申论考试内容不重要,就是看字写得端正与否,不管什么内容,只要字端正分数就高;

有人说,申论就是跟着的政策走,开头要写“以人为本 ”,结尾要写 “科学发展观 ”;

还有人说,申论就是要说党和政府好,表扬得越多,得分就越高……

各种说法搞得考生们莫衷一是,只好病急乱投医:找关系,崇拜 “ ” ……于是 “ ”遍地,一夜之间,神州大地就冒出了成百上千个。

结果是:没有选到想要的人才,考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一些 “ ”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完全处于混沌迷茫的状态。作为一个有 7年从业经验的申论培训 “ ”,我讲课经常用到的词是 “可能、应该、按理、也许、或许、好、建议 ……”对于这些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也非常无奈,我也希望能多讲一点“一定、、就是、只有 ……”但是如果没有可靠、科学、合理、完整的阅卷规则支撑,即便是用了这些词,也会心中惶恐、脚下发虚。为了让授课更加有底气、有依据,从进入这个行业以来,我就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作为的阅卷规则。但是这个东西不那么容易得到,尤其是国考的阅卷规则,为了增强保密性,国考甚至采取了按题目分区阅卷的方式:如题在北京阅,第二题在西安阅,第三题在武汉阅……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搜集阅卷规则的成本和负担。搜集阅卷规则真是比集齐一百单八将的邮票还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工作,我陆陆续续、拼拼凑凑、勉勉强强地搜集到了几十份或全或残的阅卷规则。

每拿到一份阅卷规则,我就像考古学家发现了出土的文物,恨不得拿到显微镜下仔细端详。我与诸位同事进行反复讨论研究,我们对阅卷规则的依据、类型、赋分方式等进行分析,对阅卷规则的逻辑语言、基本模型、设置规律等进行总结。我们发现,影响阅卷规则设置的因素主要包括:人、阅卷人、考生。人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阅卷判断考生的知识、品德、能力等;阅卷人主要考虑的是规则是否方便阅卷,能否尽可能地减小阅卷误差,提高阅卷效率;考生通常情况下考虑的是内容是否符合材料、逻辑层次是否清楚、表达是否流畅等。综合这些要素,申论的赋分依据主要包括:内容、表达、逻辑、格式、语气、感情色彩等基本要素。作为一个非知识性的考试,申论还非常不成熟,同时为了方便阅卷,更为了体现公平,它又必须是标准化的考试,这注定了申论在设置得分要素的时候会比较注重客观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申论阅卷规则分为几种基本类型:

,纯客观题,全部按照要点赋分。这类题目完全按照内容赋分,没有任何格式、逻辑等要素分。一般情况下,题目里只有、准确等这类要求的,大都使用这种阅卷规则。这种方法简单,对于阅卷人来说,操作方便,阅卷效率高;对于考生来说,只需要写到点就行,省去了考虑格式、语气等麻烦事情。但是人不一定喜欢,因为它不能考查考生能力,很容易让一些句子都写不通顺的人考:阅卷人只管看有没有点,不管语句的流畅性。但是因为考虑到可操作性,这类规则在各类考试中还是非常普遍的。

第二,客观为主、主观为辅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是公文写作题,根据答题要点赋分,同时兼顾语言表达、逻辑层次、文风语气等。因为表达、逻辑等要素过于笼统和抽象,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为了避免阅卷产生太大误差,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来规避:一是人设置规则时降低分值,比如一个 20分的题目只占一到两分;二是阅卷人统一约定:除非写得非常好,尽量不给。

第二种情况多少显得有点粗暴,但是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只是可怜那些在这些 “形式 ”上下工夫的考生,他们为要不要写“答”、开头要不要空两格、要不要来个总括句、要不要 “戴帽子”等形式煞费苦心,结果 ……

第三,客观、主观并重。这类题目主要是申论大作文,其阅卷规则综合性非常强,并且非常抽象,很难说客观与主观哪个更重要。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致命的错误。客观性往往体现在文章观点角度的选择上,如果把握不准就会偏题,会得超低分。如果全是客观的——盲目地堆砌材料,又会被判为抄袭、雷同,同样得超低分。文章写作评分规则也远远不是客观、主观那么简单,阅卷人要综合考查观点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感情是否真挚、

思想是否深刻等等要素。文章考查的综合性强,但是无论对人、阅卷人、考生来说都是一个烦。申论文章阅卷和高考作文不同,如果一定要在客观与主观之间站队,为了安全起见,阅卷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客观。所以,即便是大作文,客观性还是更加根本。

以上三种规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客观性。所以,把握申论写作的客观性当为申论答题的要务。客观性的基础一是给定材料,二是政策文件,三是经验知识。简单地说,申论答题一是靠抄,抄材料;二是靠背,背政策文件;三是靠积,积累经验

通过上述描述,很多人会觉得申论阅卷规则原来很简单。我曾经在上写道:把越具体、复杂的事描述得越简单,越有逻辑,就越有可能是骗子。经过抽象概括的东西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阅卷规则是很具体、很烦琐、很多元、很复杂的。对阅卷规则的把握,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抽象的类型层面,而是要掘地及泉,深入到具体的材料和问题中,见微知著、切磋琢磨,方能得到具体而实在的分数。

由于我们搜集的阅卷规则不全,并且有些阅卷规则不是原版,而是阅卷人的回忆和描述,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为了兼顾规则的真实可靠性和完整性,我们在对于完整版的阅卷规则原封不动地公开,对回忆版的规则在保持基本要点不变的情况下,作了字句上的处理,以保证语句的通顺流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便是有阅卷规则,也并不保险 ——申论是不统一、不客观、不固定、不讲理的。经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同样类型的题目,不同的人,不同的材料,阅卷规则差异比较大。对考生来说,通过对阅卷规则的了解、认识、研究,找到、可靠、保险的答题方法,才是关键。我经常讲的一句话:照着阅卷规则,比阅卷规则写得更好。如果有考生看过我们写的参考会发现,中经常有很多阅卷规则中没有的东西,这些“多余 ”的东西就如汽车座驾上的安全带,有总比没有好。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爆料!申论阅卷掀起你的盖头来! 原创内容,请点击南京公务员培训

  • 公务员
  • 教师资格
  • 司法考试
  • 幼师资格
  • 美国律师
  • 企业法律顾问
  • 专科
  • 本科及以上
  • 专科以下
  • 五年以上
  • 三到五年
  • 三年以下
  • 零基础

热门课程

  • 农商行笔试·模块·专项系列

    询价

  • 中政教育公务员辅导专项突破班

    询价

  • 中政教育公务员辅导独门通关班

    询价

  • 中政教育公务员辅导个性提升班

    询价

  • 中政教育公务员辅导笔试面试结合班

    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