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高尔夫新闻  >  青少年高尔夫培训的未来

青少年高尔夫培训的未来

[2020-09-26 10:44:59] 浏览量:131 来源:

粤翔国际高尔夫培训中心

2018年10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校园高尔夫发展计划正式启动。两年来,中高协校园高尔夫以北京红英小学和深圳黄埔学校南北两所公立学校为试点,从教学体系到训练体系再到赛事体系,进行了持续且卓有成效的校园高尔夫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体育课、课后课、校外实践课、校园俱乐部、校队和校园竞赛”为内容体系的校园高尔夫“教-训-赛”三位一体的校园体育体系。

新冠疫情中的全国亿万中小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开启“停课不停学”的新学期居家学习模式,中高协校园高尔夫发展计划应时推出了以“健体、精技、知礼和践行”为内容的校园高尔夫空中课堂,并结合小小教练计划,正面引导孩子们积极应对疫情,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视频拍摄中,无形中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网课互动性欠缺”加以弥补,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更能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以体育人,文化赋能 ”,校园高尔夫通过“体育课-课后课-校外实践课-空中课堂”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校内-校外”相结合、“学期-假期”相联动的训练体系,和“适合校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体系,围绕校园体育和校园文化两个核心,不断推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在广大校园内的普及和发展。

当前中高协组织力量正在草拟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高尔夫球运动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未来三年内中国高尔夫人口达到3000万人,其中青少年高尔夫人口达到2000万人,占总打球人口的三分之二。

从行业主管部门到社会各界一致认为,青少年高尔夫推广普及正成为当前中国高尔夫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群体对高尔夫运动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韩国高尔夫发展的前期,政府鼓励青少年学习高尔夫,并邀请国外顶级教练来到本地教学,尤其是朴世丽等人的成功,掀起韩国家庭不惜举全家之力培养孩子打高尔夫的现象;据美国高尔夫球基金会统计,全美高尔夫人口达2500万,青少年打球人口为300万,占比12.3%。即便如此,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参与其中,依然是这些高尔夫强国的重要目标。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郎朗、李云迪等青年钢琴家的爆红,“钢琴天才”们的成长轨迹被奉为培养孩子的典范。这些青年偶像的成功,让万千民众开始关注和了解钢琴,家长们意识到钢琴作为一项古典艺术,不仅能够培养小孩的优雅气质,提升其艺术修养,还能让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一技之长。随着大批青少年开始学习钢琴,中国掀起一轮延续至今的钢琴风潮,造就了超过5000万人的钢琴爱好者,每年考级人数超过百万,极大促进了中国钢琴界整体实力的飞升。

与当年钢琴大受欢迎一样,如今高尔夫也迎来同样的机遇。关天朗、金诚等年少成名,在高尔夫领域的成绩令人瞩目;冯珊珊成为中国高尔夫大满贯第一人,更是在奥运舞台上夺取奖牌为国争光。他们的成功,让民众的目光聚焦于高尔夫运动,让国人相信中国的老虎伍兹一定会出现。

随着了解的深入,人们发现高尔夫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其蕴含的诚信礼仪、公平自律、利及他人等文化内涵对品德塑造大有裨益,讲求技巧和智慧的打球方式是对智力的考验,同时自然优美的运动环境有助于审美的提升。这些特质与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高度契合,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其中,一场现象级的青少年高尔夫热潮呼之欲出。

中国青少年高尔夫不断壮大

可以预见的是,这波风潮将会为中国高尔夫发展奠定坚实的大众化基础,一批实力超群的球手将会在青少年大军中诞生,世界级高尔夫偶像也将脱颖而出,从而实现中国高尔夫整体实力的崛起。

蓬头稚子学“捶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世界高坛的传奇巨星,老虎伍兹曾经谈起自己高尔夫生涯的起点:“在我还是蹒跚学步的孩童的时候,父亲给了我第一把球杆,那时我就开始对高尔夫着迷了。当时我还只是个小孩,高尔夫球杆及球就成了我的玩伴。那种独立及依靠自己的感觉增加了我对高尔夫球的兴趣,一直到现在。”



播种文明,高尔夫伴随青少年成长

高尔夫被誉为“绅士运动”、“君子运动”,在其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有别于其他运动的独特文化内涵,包括修身养性、磨练意志;讲究诚信,自我约束;注重礼仪,培养风度;公平竞争,平等交流等。这些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与当前中国社会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也高度契合,如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本身就是高尔夫的基本理念。

高尔夫讲求礼仪,注重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高尔夫运动中,球员需要遵守完整的运动礼仪规范,例如球员在打球或比赛前后彼此间的拥抱和握手,对现场观众或队友的鼓励优雅致谢的方式;在击球过程中礼让对手的行为,以及比赛过程中无需裁判监督、自觉如实填写积分卡等等,都透露出文明、平等、公正、诚信等理念。青少年参与高尔夫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还能接受高尔夫文化的熏陶,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

刘国梁给女儿当球童

“打高尔夫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是对高尔夫品德教化功能的认同。上至名流巨星,下至普通百姓,让孩子走进高尔夫殿堂正越来越普遍。今年3月25日,2017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广州站落下帷幕,7岁小姑娘刘宇婕获得女子E组季军。令人关注的是,这位去年年底刚刚斩获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队际巡回赛总决赛冠军的女孩,是中国乒乓球巨星刘国梁的女儿。在乒坛叱咤风云的刘国梁也是一位高尔夫高手,最好成绩打到过73杆,女儿爱上高尔夫与他的影响不无关系。对此刘国梁表示:“之所以让她学高尔夫,是为了以后我老了还能和她有个共同爱好和话题。当然,打高尔夫能让她学会诚实,学会自己跟自己斗争,这也是人生路上的信条。”


不仅如此,高尔夫对于青少年的个人发展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欧美很多国家,拥有高尔夫特长的学生更能够在进入世界名校的竞争中获得先机。美国的大学高尔夫校队每年提供数万个高尔夫入学名额,其中一等大学高尔夫名额高达近6000个。这些顶尖大学的入学竞争十分激烈,国外留学生想要通过录取更是难上加难,但有高尔夫特长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名校的争相邀请,中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00人申请美国大学高尔夫特招。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用高尔夫特长敲开世界名校大门

另外,高尔夫是一门通行的社交语言,球场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打球者彼此之间深入了解,促进沟通交流,增进友谊,并创造合作机会。在国外,很多的商务谈判往往是通过一场球来定夺的,而高尔夫在休闲外交等方面也越来越常见。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高中以下
  • 中专
  • 大专
  • 本科
  • 岗位需求
  • 升职加薪
  • 考证
  • 白天班
  • 晚上班
  • 周末班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